油茶是一種常綠、長壽樹種,收獲期長達百年以上,是我國南方主要的木本油料樹種。茶油色清味香,經久耐藏,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占90%以上,不含膽固醇,是優質的食用油。為了發展油茶產業,黔西南州引進油茶大苗造林技術,促進油茶產量的提高。
二、黔西南州油茶種植現狀
黔西南州是貴州重要的油茶產區之一,已有300多年的種植歷史。目前黔西南州的油茶林面積為12.24萬畝,主要種植區域在望謨、冊亨兩縣的 15個鄉鎮,興義、貞豐等縣市亦有零星分布。其中,冊亨縣面積最大達到10.04萬畝,主要分布在弼佑、秧壩、達央、雙江、八渡、冗渡、百口、者樓、巖架、丫他、坡妹等11個鄉鎮;其次是望謨縣,面積為2萬畝,主要分布在復興、油邁、新屯、蔗香等4個鄉鎮。以冊亨縣為例,2011年以來,冊亨縣爭取到有關油茶產業項目資金的扶持。2011-2014年共爭取項目資金3550萬元,其中扶貧資金3450萬元(優質油茶苗圃基地項目400萬元,低產林改造項目資金1362萬元,新油茶林項目資金1688萬元),省州植被恢復項目資金100萬元,共建油茶林嫁接苗圃基地3家,苗圃園50畝,每年可出圃苗 120-150萬株,共出圃苗500萬株;低產林改造58103畝,新建油茶林27988畝。扶持項目集中分布在冊亨南部的弼佑鄉、秧壩鎮、雙江鎮、達央鄉、百口鄉、八渡鎮等。
培育和發展油茶產業,延長產業鏈,不僅可調整林業產業結構,提高產業關聯度,培育林業經濟新的增長點,而且能直接增加規劃區農民收入,對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、構建和諧社會和地方經濟發展,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。
三、油茶大苗造林技術
油茶又名油茶樹、茶籽樹,屬山茶科、山茶屬植物,為常綠小灌木,葉橢圓形,先端漸尖,圓柱冠形,油茶籽含油量25%-40%,茶油質量好,是中國主要的木本油料樹種,也是黔西南州主要的木本油料樹種,具有經濟價值的植物。
1.整地
整地,先進行林地劈草,將林地雜物先清除,然后進行挖穴。挖穴采用挖明穴回表土,先把穴面的土壤挖在一邊,再把穴中的紅壤挖在另一邊,然后回表土放在穴中,每穴施0.5kg過磷酸鈣,與土壤攪拌均勻,再把紅壤挖回覆蓋穴上面,壅成面包型,在一定時間里,使穴中突然發酵,增加孔隙度,能提高土壤肥力,讓種植后的油茶苗木在穴中及時吸收到營養和水分,提高苗木成活率。
2.假植、管理
完成整地后選擇在冬季、春季選擇健壯無病害的1年生苗木進行帶土移植,每株的行距大約為50cm×70cm。然后進行種植,種植完成后交足定根水,在圖面上覆蓋一層厚度約2-5cm的稻草,然后在稻草上略壓一層土壤。根據苗木的生長狀況進行及時的補施沼肥、葉面肥以及復合肥等,保證澆水量,防止病蟲害的發生。
3.大苗造林方法
選擇立春/驚蟄的陰天/晴天的傍晚開始造林,注意雨天的泥土濕度太大不宜造林。采用腐熟的堆肥、廄肥以及餅肥等有機肥作為基肥,在每個種植穴中施肥8-10kg,并和回填的表土充分的拌勻,填滿之后待稍微沉降方可進行栽植。定植的過程中,可適當在根蔸位置加一定量的火土灰或磨細的稻田土、肥沃的培泥土等用作定植土。取出帶土的大苗進行移植,保證起苗后立即進行造林,防止苗根受到風吹日曬,影響其正常生長。栽植的過程中要將苗木扶正,保證深淺適中,進行嫁接苗栽植的過程中要保證嫁接口和地面持平,加土分層壓實。種植穴外需圍起約10cm的高埂,以便澆水。根部需蓋上厚度約為2-5cm的稻草,然后采用泥土薄薄的壓實。澆水需保證根系和土壤緊密的結合,保證苗正、根舒、土實。純林的密度為1650株/hm2,株行距約為3m×2m。
4.間種
油茶種植后,2月底,在油茶幼林地中可套種大豆、木薯、地瓜等農作物,以種代管,待農作物生長成熟收成后,將梗、枝、葉放在油茶幼林穴面上,可減少林地水分蒸騰,保持水土涵養水源,促進林木生長。尤其在一定的時間,農作物的梗、枝、葉腐爛后,可增加土壤肥力,促進油茶幼林快速生長。
5.林間管理
(1)補植。若出現死亡苗木,則選擇下雨天后,油茶幼林地的穴中土壤濕潤,將原來假植的苗木待未萌芽,移植到個別死亡的苗木穴位上進行補植,避免浪費林間空地,使整片幼林樹木能整齊生長,提高林地使用經濟價值。
(2)除草施肥。①除草。油茶種植的當年,在8-9月份是要進行墾復,采用全面劈草,塊狀撫育,把穴面的雜草除掉,將穴面墾除擴穴到 80-100cm,松土一般深度8-10cm。然后把林地除掉的雜草放在穴旁邊,這樣能減少林地穴面水分蒸騰,保持水土,涵養水源,使穴中土壤濕潤。尤其雜草腐爛后能改良土壤, 增加穴中土壤肥力,促進油茶幼樹速生。②施肥。油茶種植撫育后,在油茶樹傍邊,距幼樹25-30cm處挖一個半月彎型小穴,每個小穴施0.5kg的化合肥和0.5kg的尿素,并將細土把肥料覆蓋,預防肥料蒸發,減少肥力,避免影響油茶幼樹的生長。③修剪。經過3年的撫育管理,除草,施肥,病蟲害防治,油茶樹木生長迅速,林木生長良好。對一些油茶樹木枝條較密應修剪,讓整株的樹冠枝葉均勻,枝條展開成扇型,且通氣透光,有利于油茶開花結果。
6.病蟲害防治
(1)油茶軟腐病。又稱油茶落葉病、葉枯病,主要危害果實、葉、芽和稍,造成大量落葉落果芽稍枯死。油茶的軟腐病發生與溫度和濕度有密切關系,風雨是病原菌近距離傳播的主要方式。該病主要發生在3-6月份和10-12月份,造成油茶落葉危害最大。防治措施:清理病原菌,改善林地環境,可減少病害的發生,對生長過密的油茶樹枝葉要進行修剪,使林內通風透光。用1%溶度的波爾多液噴灑,或用0.8%波爾多液內加0.5%塞力散噴灑;或用50%可濕性退菌特的600-800倍液噴灑一次;或采用50%多菌靈300-500倍液噴灑。也可施1:10的塞力散或西力生、石灰噴灑一次。
(2)蟲害危害防治措施。茶梢蛾為主危害油茶的春梢和葉片。油茶一般被危害春梢占萌發梢的30%-40%,嚴重植株達70%-80%,甚至會造成整株死亡。防治措施:在茶梢蛾成蟲開始羽化前,組織人力剪除蟲梢,集中燒毀。保護天敵寄生蜂,利用生物防治,用寄生蜂來消滅茶梢蛾幼蟲。或用千分之一的敵敵畏乳劑500-600倍溶液噴射,或用殺螟松1000倍液消滅葉片中的幼蟲。也可用趨光燈,在茶梢蛾羽化盛期,夜間8-10時,在受害區較高的山坡上,設置誘蟲燈誘殺,均有防治效果,把茶梢蛾消滅。
四、大苗造林技術的展望
據調查,帶土苗木的苗齡越長成活率則越高,影響油茶成活率的主要原因是水,導致死苗的主要原因在于干旱造成幼苗吸水量不足。研究發現4年以上的大苗造林成活率能夠達到 97%左右,相對于1、2年生的小苗造林成活率高出約1倍,且樹勢較強。1、2年生的小苗苗木根系深度無法達到具有足夠活水的地下土層,因此容易出現死苗。近年來,水資源不斷減少,地下水位持續下降,黔西南州部分地區地表下50-100cm位置仍不存在可用的活水,若油茶的苗木根系不夠發達,勢必會出現大量的死苗導致不必要的經濟損失。因此,選擇大苗造林能夠加強苗木的成活率,保證造林順利的進行,獲得預期的經濟效益。
五、結語
綜上所述,油茶是黔西南州的重要種植樹種,是區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。為了增加油茶的產量,保證油茶造林的存活率,采取油茶大苗造林技術,待苗木生長后進行造林,能夠降低油茶的死苗率,增加該地區的油茶種植收益。